新闻详情

三八影院

小编:时间:2023-10-22 04:18:21   来源:火箭下载站整理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三八影院的问题,以及和《爱情公寓》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热播的《爱5》作何评价呢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你看完电影《长津湖》是什么体会
  2. 过去的30年里身边有哪些东西在慢慢消失
  3. 《爱情公寓》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热播的《爱5》作何评价呢
  4. 一个女人能节约到什么程度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你看完电影《长津湖》是什么体会

谢邀!作为一名退役兵,,原先我所服役的部队,就是电影中,第九兵团,二十七军中的七十九师,这只部队是我们部队的前身,我亲眼在我们原27军军部见过那面北极熊团旗的仿制品,记得当入伍的时候懵懵懂懂的听着讲解员说这一段历史,一些以前只能在书本上看到过的感人事迹,现在光荣的成为他们的一员,继承他们的精神,其实这只不过是这支部队中的一个剪影而已,后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等都有优秀的表现,98抗洪,去年的九江抗洪等等都参加过,为数不多的军队中,基本参加过所有的重大战役,在中国人民*****中当之无愧的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部队。

过去的30年里身边有哪些东西在慢慢消失

可能没有人注意到,但是不知不觉中这些曾经很风靡很火的东西都慢慢消失了!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带给我们更方便更快捷的生活方式,可能在某一瞬间就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早已不同了!

下面这些消失的东西只有85以前的人知道,90后都见得少了,来看看吧!

一、火车票代售点

在那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买火车票要么去火车售票厅,要么就是去火车票代售点。

那时候几乎每一座办公写字楼的一楼大厅都有这样一个火车票、机票代售点。

那时候还没有12306等网络购票,也还没有实行实名制车票,每到春运期间,大把的黄牛倒票,再高价卖给需要的人。后来实行实名制之后黄牛才慢慢消失。

而这些车票代售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消失的呢?我翻遍了记忆,没有想到具体的时间,大概是在2010年铁路开通了12306网络订票之后。

从此在繁华的街边,在写字楼里,这种代售点就慢慢消失不见了。现在一些城市也能看到代售点,但是已经不多了,也可以说是非常少见了!

二?、报刊亭

记忆里在繁华的街边几百米就有一个报刊亭,除了各种报纸之外,还有许多杂志,《知音》《读者》《故事会》这些,而且每个月或半个月会出一期新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日常娱乐除了看看电视,就是看一下这些书报杂志!

那时候我在外打工,每一期出的新杂志都会买上2-3种,因为杂志里面有连载的故事或小说,就一期一期的追着买,后来也和工友们交换看,这个月我买,大家一起看,下个月她买大家一起看。

这些报刊亭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大概就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慢慢变少了,现在别说这些报刊亭很少见了,连纸媒报纸都很少人看了,那些年曾经很火的《知音》《读者》这些杂志不知道还在不在。

记忆里,我是在2010年用上智能手机之后就再没看过纸媒报纸没再买过报刊亭的杂志!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看书看报看新闻这些在手机里就可以看了!

三、手写信

有多少人还写信呢?

90年代有一位叫李春波的歌手唱了一首歌《一封家书》,把写给家人的信,用歌声唱了出来: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

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爸爸每天都上班吗

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

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此致敬礼。”

这首歌瞬间火遍大江南北,在90年代,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听到这首歌都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一年到头只有春节假期?才会回家一趟,有些?人?甚至?好几年?都不能?回家?一次?,那时候连座机电话都没普及,只能靠写信与家人联系。

那时候关于写信,还有笔友,靠书信往来沟通交流,也许是陌生人不认识,在一些地方留下交友信息,有想交友的就写信,于是就有了笔友。感觉有点像现在的QQ好友或微.信好友,互不相识,但通过书信交流,写一封信寄出去,等十天半个月收到回信,继续写继续等,一个月能来回两三次的样子,那时候的友谊单纯且美好。现在信息传递是更快了,发个信息马上就可以回复,还可以直接打视频打语音,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变成快消品了。

四、钢笔和墨水

说完写信,突然想起了需要加墨水的钢笔,我记得小时候,能用上一支可以加墨水的钢笔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老师的衣服口袋里也通常挂着一支钢笔!

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骗爸爸妈妈想买学校小卖部的零食吃,就是说我想买一瓶墨水,我有点记不清墨水多少钱了,我只记得我要了一块钱。

现在也很少看到有人使用这种笔了,至少普通人家里几乎都没有了这种笔,大家都*惯了用更方便的圆珠笔、签字笔。

五?、竹床

这种竹席以前是农村人家里必备的,在那时候的农村,连电都没通上,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

夏天的时候,热得不行,晚上大家都把自家的竹床搬了出来,那时候农村里的邻居们都还挨着住,大家的竹席都搬出来,一边吃晚饭一边聊天。

吃完饭之后,就坐在竹床上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很多小孩围着听!我记得讲得最多的就是打小日本的故事。每次讲打小日本的故事,大家都很生气,所以,从小我们的民族情节?就很重!那时候也没什么娱乐,晚上?除了大家一起聊天讲故事就什么活动了。

后来农村通电了,很快就有了风扇,有了电视机,慢慢的大家就都不再搬竹床出来了,再后来竹床就慢慢消失了!

六?、收音机

收音机不能说完全消失了,有些地方还有,但是绝大多数人已经不用?这种东西了。

收音机在90年代可是非常风靡的,我记得那时候农村女的结婚嫁妆里都有必备收音机呢!特别是那种还能放磁带唱片的,还带闪光效果的。简直不要太拉风!

现在,这种收音机可以用古董来形容了,收音机是怎么消失的呢?我想大概是有了电视机之后听收音机的人就变少了。毕竟电视不但可以听声音还能看到图像,还有更多丰富的节目!

以前听收音机的那些台其实很多都还有,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存在,比如车载收听的电台,智能手机也有收音机的功能,可以收听很多电台!只不过听的人少了,我除了在开车的时候会听一下车里的电台,其他时候也都没有收听过!不知道,你们呢?会经常听吗?

七?、打谷机

说到这个打谷机,我不知道这种称呼对不对,在我的老家是叫打谷机,就是专门筛稻谷和米的!

在农村,稻谷收完之后,有些是颗粒饱满的,有些是扁的没有米,就用这个打谷机过滤一下。使用的时候,稻谷在上面,手转动之后,就会有风,颗粒饱满的掉一边,扁的掉一边!

还有就是辗米,那时候辗米是米和糠在一起的,辗完回来还需要自己用打谷机过滤出来,糠一边米一边。前几年我突然发现,现在辗米机已经升级了,辗出来的米从机器出来就是米和糠是分开的。所以,我家的打谷机还在,只不过已经派不上用场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打谷机自然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八?、缝纫机

缝纫机的消失,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了!

以前缝纫机的地位那是相当高啊,在农村家里有一台缝纫机几乎是地位的象征,谁家里有衣服裤子破了自己逢不好的时候,就会拿去给有缝纫机的人家里去逢,一般来说,家里有缝纫机的还会做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还能传承!家里老大穿了传给老二继续传给老三......

现在谁有多少人衣服烂了会自己逢几遍继续穿啊?已经很少很少了吧!缝纫机的消失,正是意味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都是穿新衣戴新帽!

(不好意思,我是农村人只能将农村,不知道那年代的城里啥样)

九?、磁带

说到磁带,00后的人大概就没见过了,磁带爆火在8090年代,那时候也是华语乐坛的爆发期,港台明星的歌曲也是那时候开始在内地火起来!

那时候喜欢的歌就要买一张磁带,我记得我买过的第一张磁带唱片是张信哲的,张信哲那时候真的很火啊,很多经典歌!

后来有了MP3的出现,听歌更方便了,想听什么歌下载到MP3听就可以了(那时候都是免费下载不收费),就没再买过磁带了!

磁带的消失,并不是乐坛的消失,现在的乐坛依然很好,也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只不过现在很少有免费的歌曲下载了,很多平台需要收费?才能收听!

十?、小孩子们消失的游戏与玩具

现在的孩子,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大部分孩子的玩具都是手机和手机游戏!今天带你们来看看我们那时候的玩具

1、橡皮筋

跳橡皮筋是女孩子们的最爱,各种跳法还带有不同的词呢!感觉那时候的孩子们运动细胞很强,可以跳很高,很多高难度动作都能跳!

2、跳房子

这个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游戏,多种玩法,在地上画出房子,扔一个道具在里面用脚把这个道具跳到另一间,脚不能踩线跳过去后也不能碰到道具,玩法多种多样。

现在农村已经没有小孩玩了,估计也没有人会画这种房子了,这个要彻底失传了。

3、抓石子

要说跳房子会彻底失传,这个抓石子的小游戏我至今记得。5颗7颗9颗的小石子,最好是表面光滑一点的不会扎手,把石子抛在地上,捡一颗,向上抛起来的同时,手要抓地上的石子,抓着地上的再接住抛出去的。可以抓一颗、两颗、三颗,还有全部石子一把抓的。然后把所有石子向上抛出去用手背接住,再接抛出去用手心接住,就可以得分了!

我小时候可是玩抓石子的高手,同龄人里没遇到过对手!

可惜,这种小游戏也没有人玩了!

4、手弹工

这个很常见,但是真正农村那种手弹工就很少见了,农村那种都是用树枝做的,配上一根有弹性的皮筋。以前农村男孩子的书包里大部分都有一个这样的手弹工,放学一起切磋看谁弹得更远更准是大家都非常开心的事情!

5、滚铁环

男孩子们的最爱,有些是用一个自行车的车轮做的,有些是用一根铁丝弄成圆形,配上一根有点弯曲的铁条工具,在地上滚起来,人跟着跑。这个玩起来也是很起劲的,小时候能有一个这样的玩具,在小伙伴们眼里领导一样的存在!因为很多人家里没有这种东西!

现在农村的孩子们,已经不认识这种过去很威风的玩具了!

写在?最后?

其实还有很多慢慢消失的东西,比如:胶卷相机,二八大杠自行车、黑白电视机、的确凉衣服、俄罗斯方块单机游戏机等等.....

还有那些消失的东西呢?欢迎补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爱情公寓》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热播的《爱5》作何评价呢

《爱情公寓5》是由韦正执导,娄艺潇、李佳航、孙艺洲、李金铭领衔主演,张一铎、成果、万籽麟主演,陈赫、赵文琪特别出演的都市爱情喜剧。

该片在万众期待下终于播出了,可惜口碑不理想,豆瓣评分只有4.7分,创造该系列新低!

许多网友边看边骂,更有人表示看一分钟尴尬三次,这部热播剧真的这么差劲吗?

对于《爱情公寓5》我想说两点:

1、抄袭问题。天下文章一大抄,现在影视剧也往这方面发展了。从郭敬明到于正,都曾被爆出抄袭的丑闻,难道原创这么难?其实,抄袭的根源还是懒惰,想快速成功。《爱情公寓5》中也是充斥着各种网络段子,到处都是对其他影视剧的借鉴。如果抄袭之风不遏制,会对未来影视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伤害。

2、喜剧效果。作为一部喜剧片,最首要的任务是把观众逗乐。但这部电视剧并没有做到,一分钟尴尬三次有点夸张,三分钟尴尬一次还是有的。该剧的笑点更适合低幼人群,对笑点高的人仿佛是隔靴搔痒。总体来说,不如前几部作品。

《爱情公寓5》只有公寓没有爱情,只有情怀没有惊喜!

一个女人能节约到什么程度

我小姑是个节约能手,打零工生活,她几乎不花钱,自己住着车库,还有两套房出租。她还有存款。

我爸的一个远房妹妹,叫小春。年轻时候,父母把小春嫁给了外村一个妻子去世的男人。姑父能干活,但脾气不好,总打小春。小春跑回娘家,但娘家拿了姑父的彩礼,又把小春送回去。

后来,姑父后背长个包,这个包越长越大,他疼得直不起腰,后来送到医院,没救过来。姑父一走,婆家的几个小叔子就把小春家的地分了。因为小春结婚两年,没有孩子。婆婆后来又对小春说:“你的房子借你小叔子结婚,等结完婚再还给你。”

小春只好搬到婆家居住,自己的房子,被小叔子占着,一直不给她。在婆家小春五六点钟就要起来,做一家子的饭菜,随后,她还要做猪食。等她喂完猪,回到屋里,发现饭桌上就剩菜汤和剩饭了,不够小春吃的。小姑子还经常对小春指桑骂槐,说她是吃闲饭的。

有一天,小春拎着一大桶猪食去猪圈喂猪,小姑子匆匆跑进来,跟小春撞到一起,猪食桶洒了,小春摔倒了,小姑子骂了一句:“你就是个废物——”

小春膝盖磕破皮了,手掌磕出血了,但没有人关心她。吃饭也没有人叫她。她站了一会儿,头也不回,就一直往前走,走过田埂,走过山弯,走过冰冷的铁轨——

有人叫住她,说:“你不要命了?还往前走?”小春这才发现走到了火车站。她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上了火车。她也不知道火车去哪,她就是想离开,走得越远越好。

列车员来查票,小春没票,可看到她手掌上都是血,也就没再跟她要票。后来问她去哪?小春说不知道。再后来,她渐渐地恢复了意识,一听说火车前方到站是大来,她就想,我一个远房哥哥在大来,她就在大来下车了。

那时候,大安叫大来,是个小镇。小春姑姑不知道我家住在哪儿,也不知道我爸叫什么,就知道我爸在机械厂工作。那时候,大来没有几家大型的工厂,所以,接站的马车,就直接把小春姑姑拉到机械厂的门口,车老板对小春说:“进去吧,这就是你要找的工厂。”

车老板也没有跟小春要车马费。小春看到那么大的工厂,她不敢往里走。门卫看到小春,就走出来问小春。小春说:“我哥在你们厂工作。”她把我爸的姓氏说出来。

我家的姓氏很少,工厂里就我爸姓这个姓氏。门卫就派人,把我爸找来。小春一见我爸就哭了。我爸赶紧骑着自行车,带着小春姑姑到了医院,把伤口包扎好,又把小春姑姑带去我妈工作的厂子,让我妈带小春姑姑回家做饭吃。

小春说什么都不回家。我爸就给小春的父母写信报平安。那时候,我爸所在的工厂组建食堂,我爸就求了领导,小春姑姑就去食堂干活,每天中午和傍晚做两顿饭,晚上她就跟几个小姐妹,住在职工宿舍。

小春姑姑挣到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爸买一瓶酒,又买了毛线,给我妈织一副手套,还买了半斤糖块,分给我们。小春啥也不买。钱都攒了起来。

我妈看小春姑姑穿得单薄,就给小春做了一件棉袄。小春姑姑穿上新棉袄,她怕把棉袄弄脏,去食堂干活不穿,平常来我家才穿,可是,她穿棉袄的时候,怕把棉袄弄脏了,棉袄外面穿上工作服,还要戴上套袖。

小春姑姑从来不买衣服,一年四季都穿着工厂发的工作服。她不仅不买衣服,连床上的被套枕套,都从来不买。她也从来不买肥皂等用品,因为厂子每月发两副手套,发几块肥皂,还发其他的劳保用品。

小春积攒这些东西,然后卖掉,换块花布,做个床单。反正,她没有花钱的地方。

早晨,食堂是不开饭的。小春吃的是昨晚从食堂带回来的剩饭。中午食堂开饭,晚上食堂只给夜班的工人开饭,小春也能吃上一顿。晚上这顿饭,工人吃剩的饭菜,她就收起来,拿到宿舍。早晨用电饭锅热一下,就是美美的早餐。

小春姑姑不用化妆品,女人每个月要用的东西,她就买棉花用,又干净又便宜。脏了,洗洗还能用。小春就是靠着一天一天的节约,她的工资竟然全部积攒下来。

后来,厂子食堂停工,小春因为能干,就留在工厂扫院子。但一日三餐没有了。小春每天晚上下班,就到附近的饭店去帮忙。帮老板端菜,帮厨师摘菜。老板人挺好,就每天给小春一点工资,还管小春一顿饭。

小春姑姑呢,把客人吃剩的饭菜端到后厨,捡干净的留起来带走,她第二天早晨和中午,就把这些剩饭剩菜热一热就吃。别人觉得她日子过得清苦,她却笑着说:“这是饭店的饭菜呀,炒菜油放得多,很香,过去在家里种地,饭都吃不饱,人可不能浪费啊。”

小春姑姑就这样,生活了十多年。我爸我妈都给小春介绍过对象,小春也不说话,等相亲的男人走了,我妈问小春,这个男人怎么样?小春也不说话,低着头坐在炕沿的角落里,只是摇头。

后来,我妈问小春:“给你介绍了这么多对象,你一个也没有看上?”

小春姑姑用蚊子一样的声音说:“我想一个人过。”后来我妈跟我爸说:“小春的心死了,她不想结婚了。”我爸说:“一个女人可怎么过日子啊?”我妈说:“她想一个人过,你再给她介绍对象也没用。”

又过了两年,厂子的职工宿舍承包给了个人,不给女职工住了。我爸晚上回来,唉声叹气,不知道小春姑姑以后住哪里。

我妈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她豪爽大方,仗义助人。她对我爸说:“把仓房收拾出来一间,给小春住,不能让她住到大街上。”

但结果出乎我爸妈的意料。小春姑姑竟然想买房。她看中一个房子,让我爸去给看看。我爸看到小院子不大,没有大门,一间半的土房,窗户玻璃都碎了。

我爸说:“小春你买房的钱够吗?我可以借给你点。”小春姑姑说:“不用你借给我,房主是我一起干活的姐妹,我先给她一半房款,剩下的房款,我用每个月的工资还她。”

我爸看到小春姑姑执意要买房,就帮着小春,跟房主写了协议,写好还款日期。还帮小春做了一个大门。小春自己去玻璃商店,她没有买玻璃,是捡的人家不用的玻璃,拿回来的。

我爸跟单位的人借的那种割玻璃的笔,到小春的家,把那些玻璃割好,帮小春把玻璃钉在窗子上。小春家的玻璃没有一块是整块的,但每块玻璃都擦得锃亮,能照人。

我爸当年在工厂是仓库保管员,小春姑姑跟我爸要了一桶蓝油漆,我爸知道她节俭,就又送给她一把刷子。小春趁着休息日,把门窗都刷上了一层蓝色的油漆。连大门也刷上了蓝色油漆。整个小院子被她打扮得很漂亮。

小春自己买房子过日子,需要锅碗瓢盆。我妈就让小春到我家的碗橱里去拿,需要什么,就拿什么。结果,小春姑姑拿了一个盆子,一个盘子,一个碗,一双筷子。

小春姑姑拿走的盆子、盘子、碗,都有豁口。我妈看到,就拿了一套好的给她,还送给小春一套被褥。小春非常感激我妈,过年的时候,给我妈织了一条漂亮的围脖,给我们家四个孩子,还织了四副手套。

小春姑姑就靠着勤奋地打工,节省着花钱,把房款一点点地还上了。房款还上,她就立即让我爸陪着,到房产处,把房本换成她的名字。听我爸说,小春姑姑把崭新的房本揣在怀里,走一路,都用手在衣服外面按着,生怕房本丢了。

小春姑姑有了房子,小院子里收拾得干净利索,屋子的窗台上,摆着一盘盘的花。花的品种很杂,什么都有。花盘也不一样,有的是用瓦片围拢的。原来,这些都是小春姑姑在垃圾堆捡来的,别人丢弃的东西,可到了小春姑姑手里,就变废为宝,成了房间里漂亮的装饰品。

小春姑姑家里也有桌子,有凳子了,但颜色都不一样,都是她在垃圾堆捡来的。小春姑姑下班之后,她还捡破烂卖钱。她对我妈说:“嫂子,你们城里人什么都扔啊,那么好的鞋都扔了,还有纸壳能卖钱,都扔了。”

小春想尽一切办法赚钱,想尽一切办法攒钱。

春天的时候,小春姑姑就把小小的院子,都开辟成菜地,种了各种小菜。院子里满满登登,白菜,生菜,香菜,柿子,黄瓜。差不多就够小春做菜用了。

秋天的时候,城郊的农民收完地,小春姑姑就背着一个袋子,到地里捡土豆,捡地瓜,还捡花生和黄豆。她还捡萝卜,白菜,南瓜,什么都捡。她就不用买秋菜了,这些菜储存好了,就够整个冬季吃的。

小春姑姑还把她捡回的黄豆和花生装了两个半袋子,给我家背来。小春没舍得买自行车,交通工具就是她的两只脚,去哪儿她都靠两只脚走路。

那时候,东北冬天是真冷啊,我家已经早早地烧上炉子。小春姑姑就把黄豆和花生放到滚烫的炉盖上,用一根小木棍拨弄着,不让花生和黄豆烤糊了。等过一会儿,花生和黄豆的香味就出来了,小春就把熟的花生和黄豆拨到碟子里,给我们吃。真香啊!

冬天烧炉子要买柴禾,要买煤,但小春姑姑从来不买这些,她都是趁着假日,到江湾去打柴禾,捡树枝。白天她在工厂上班,晚上回来,烧一炉子柴火,把饭做熟,土炕也烧热了。她是非常知道节省之道的。

又过了几年,工厂停工了。这个时候,小城不叫大来了,改名叫大安。小城里美发店、饭店、服装店越来越多。小春姑姑只去饭店打工,因为饭店供两顿饭。这样,她不在家里做饭,就节省了电费水费,各种费用都节省。

小春姑姑的工资,差不多都存起来。除了每月到我家,拿一包糖果分给我们,她很少给自己买东西。她心灵手巧,穿衣服都是自己买花布,自己裁剪,自己做的。她从来没系统地学过这些,但是,她很聪明,看着我妈给我们做衣服,她就在一旁帮忙,全都学会了。

又过了几年,小城的楼房开始一座座的拔地而起。小春姑姑的房子靠道边,很快就占了。因为小春的房子面积实在太小了,不到24平米。我爸妈就商量,借给小春钱,让她换个大一点面积的楼房。

但是这次,小春没有听从我爸妈的建议,她就要了一个小小的楼房,加上院子的面积,总共给了她一个35平米的小楼房。

我爸妈私底下说,小春没有眼光,应该加一点钱,要个大面积的楼房。但小春姑姑的事情,爸妈不好干涉太多。一年后,楼房盖好,小春搬到楼房,她却告诉我爸妈,她用这些年积攒的钱,还买了一个小面积的楼房,没装修就租出去了,每月有房租收!

小春姑姑自己住的楼房,是中户,采光好,她居住这么多年,从来不供热。取暖费每年都节省了。

小春姑姑每次到我家,都是买一包糖。我们早已经过了吃糖的年龄,但谁也不会嫌弃小春姑姑的礼物,都很欢迎小春姑姑来我家。我最喜欢听小春姑姑省钱的故事。

小春姑姑一晃就到了50岁,又一晃,就到了66岁。但是小春姑姑一直没有休息,一直在饭店打工。一开始,她在饭店前台当服务员,后来到饭店的后厨刷碗。

小春姑姑聪明,很快学会了切菜,还学会炒菜。她一直给厨师做副手,切菜,面案,没有她不会的,她手脚麻利,人长得精瘦,但她很有精神,话不多,工作干得利索。

小春姑姑也生过病,头疼脑热的,她喝一碗滚热的姜汤,蒙头大睡,捂一身汗,身体就轻松多了。其他的病也找不上她。她朴实,乐观,每天都勤快地干活,身体很健康。

一晃,小春姑姑66岁了,她忽然有一天,又来到我爸妈家。这时候,我爸妈家也住楼好多年了。小春姑姑说她要买一个车库,让我爸去帮忙看看。

我爸说:“你买车库干嘛?你也没有车。”小春姑姑说:“将来老了,走楼梯费劲,我就住在车库里。车库里有地热,可暖和了,还省了交取暖费。”

我爸说:“小春,你有这么多钱吗?”小春笑着,低声地说:“放心吧,我买完车库,还有不少存款呢。”

小春还告诉我爸,之前她攒得更多,后来她妈妈到城里看病,花了一部分,她弟弟的孩子上大学,她还花了一部分,不过,她还是积攒了这么多的钱。过去那些年,钱存在银行里,最长时间存八年,银行的利息很高。

我爸回来,很感慨地对我们说:“你们的小春姑姑,是我见过的最节约的人。她现在充裕的生活,一个是靠她勤奋地努力工作,再一个就是节约。只有勤奋工作,你也攒不下钱,有的人吃了喝了,还赌博,他们挣多少钱,也不够用。能挣钱,还要能节约,像你小春姑姑这样,手里才能宽裕,腰板才能挺直,活着才有奔头!”

写在最后:

小春姑姑是我见过的最节约的人。她是个普通的工人,靠自己的勤劳,靠自己的节约,攒下一个车库,两套房子,还有存款。

小春姑姑朴实,乐观,每天都勤快地干活,身体也很健康,也节省了一笔医药费。

小春姑姑今年快70岁了,她还在饭店打工。饭店剩饭她还是打包,回家就把打包的饭菜,分给附近独居的老人。她说粮食不能浪费,要节约。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关于本次三八影院和《爱情公寓》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热播的《爱5》作何评价呢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