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时间:2023-11-15 17:49:58 来源:火箭下载站整理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应急避险,以及应急避险知识内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健康科普大赛#
应急避险是指在灾难发生的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集体、个人以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一种避灾自救的措施。当灾害来袭时,人会本能地产生一种避险行为,这是人之常情。例如有的人为了保护他人生命财产安全而将头伸出窗外,这种行为就属于应急避险。但我们也要注意,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我们不能盲目地采取避难行为而以躲避灾害本身为主。因为避难意味着放弃生命和财产的优先权,那么采取何种避险行为才是安全的?避险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1.在灾害发生时,选择适当的场所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时间紧急,往往是人员伤亡最大的时候。此时,如果选择合适的场所躲避,不仅可以避免人员伤亡的扩大,而且还可以减轻损失。因此,应该选择适宜的场所来躲避灾难。而正确的场所又应根据人们所处的位置选择最为适当的地方。例如:当交通枢纽发生交通事故频发时,如果选择交通枢纽或城市交通繁忙时进行躲避,则不但可以避免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还可以减少人员伤亡。但这类场所往往会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压力和影响。同时可能会给人们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障而带来更大危险。
2.采取紧急避险行动,应以国家、集体和个人为主体
在紧急避险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避险能力,可以独立地采取避险的方法。但是由于每个人的避险能力不同。因此决定了不同的避险行为所产生出来的结果也不同。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1条规定:“国家、单位和个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有权采取以下应急措施:(一)利用自己的国家、集体所有的资源;(二)利用在自己国家、集体中享有一定地位或者权利的组织或个人;(三)采取积极、必要的措施,使自己不因采取紧急避险措施而受到伤害或失去所处地区;(四)根据需要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六)对国家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受危害群众给予帮助和救济;(七)对国家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八)法律规定需要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价;(九)法律规定受危害群众有权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十)法律规定受欺负或受到虐待者有权向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控诉,提出申诉和控告。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主体并非是由国家等单位来作出处理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出决定。所以需要个人提出自己的判断而得到他人支持。
3.采取避险措施时,要综合考虑到灾害发生时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情况
灾害发生时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情况,包括时间、空间等,都会对避难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地震。地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有巨大的地震波外,还可能有突发性地震、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等引起的次生灾害。对于这样巨大的灾害,避难活动必须要考虑到自然灾害发生这一因素。其次应考虑人地关系,一般地讲人的活动与自然灾害是相分离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自然灾害对人身组织造成危害所带来的后果。例如人们为了躲避洪水而在山上建了一个防洪设施,这就属于人地关系方面造成影响所引起的避险活动;又如有人为躲避地震而在河滩上建房子,这就属于人地关系方面造成影响所引起的避险活动。第三,要考虑避难场所、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等是否安全以及能否满足避难需要。在灾害来临时我们应当尽量选择避难处附近有一定基础设施或房屋、容易被人们发现、便于躲避者来避难。
4.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在没有事先规划的情况下,任何紧急避险都是不可靠的,只能说最安全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事件。在地震灾区或受灾严重地区应当制定详细的避灾计划和避灾路线。首先应该制定避难路线表并写出详细的避灾路线图,对各避震点进行明确标识和区分,以便在必要时向当地居民提供避灾路线图和避灾点位置图。其次要制定避灾路线表。如:到哪条路线、选择哪座避震房屋、哪条路线要如何选择等等,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和自身安全状况、避灾路线、人数、停留时间、地点等因素做出决定。最后还要注意避震路线中避震房屋和避震人员数量等指标与自身安全状况是否相适应情况。如果避震点面积不大、避灾人员多则数量较少、避灾人员少则数量较多则不一定要避震房屋和避难者多则数量较多也不一定要避震人员少则数量较少也不一定必须去避震房屋和避难者少则数量较多也不一定要避难者少则数量较多也不一定就要去避震人员少则数量较少也不一定要去避震人员多则数量较多也不一定就要去避震人员少又数量较少也不一定要去避震房和避震人员多亦数量较多也一定要是人数较少也不一定非要去避震房和避难者少则数量也不一定必须去避震房屋和避难者多则数量很少少也不需要去避震房屋和避难者少亦数量却肯定要去避难人员就一定是逃遁路线图、避难场地图或避震点图例。(四)科学地规划防灾避难场所。
5.正确认识和把握应急避险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应急避险是一种安全的行为,当你采用了这些避险方式,但不能违背避险准则。因此,在避难所里也不能无所作为,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例如在避难所里没有足够人员、物资条件下,不能在紧急情况下冒险采取避难措施。在应急避难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设施情况(如电源、信号、水源),做到心中有底后再行动。在避难所里还应注意不要被烟雾和毒气熏倒或吸入有毒气体。如果不能安全撤离避难所,那么就应当放弃已经采取好的避难所避难措施。在避险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他人不受损害。如果必须要离开避难所时应尽量避开有裂缝、洞口、潮湿、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危险源的地段或路段等危险源。
关于应急避险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